多部门最新发声!事关稳外贸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于11月21日对外发布。《政策措施》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优化跨境贸易结算、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等9条措施,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政策措施》指出,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紧紧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切实做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工作,着眼长远积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各地方要加大力度推进政策落实,外贸大省要勇挑大梁,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11月22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有关政策措施。
出台九条措施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商务部同中央各有关部门、各地方密切协作、主动作为,广大外贸企业创新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整体保持了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1-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6万亿人民币,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中国的出口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王受文表示,出台《政策措施》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
“最近几年,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从1995年—2014年这20年中,全球贸易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倍多,但是在过去十年,全球贸易增速比全球GDP增速还要低。今年以来,我国外贸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从8月以来增速有所放缓。”王受文介绍。
王受文表示,商务部对外贸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密切跟踪和调研,在调研中,企业反映现在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外贸融资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企业在海运运输方面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出台这些政策也是为了缓解和解决这些外贸企业的困难。
为此,商务部会同外交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还有其他部门一起出台了9条措施。具体来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这些企业的承保支持力度。加强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优化跨境贸易结算。鼓励金融机构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培育外贸新动能方面。积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探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海外的法务、税务资源对接服务。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出口。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措施,推动绿色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
三是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方面。吸引并且便利商务人员的跨境往来,稳妥推进与更多国家商签互免签证协定。支持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加大对外贸企业减负稳岗支持力度,落实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跟踪外贸运行情况,研判形势发展变化,抓好外贸领域政策落地落实,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支撑。”王受文表示。
加强政策协同 推动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工业品在我国外贸中占比达九成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在推动工业外贸方面还有哪些政策考虑和具体安排?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海林表示,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今年以来,我国工业领域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为稳定工业增长作出突出贡献,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优质供给,也为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何海林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强化政策协同,深化国际合作,努力为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贡献中国的力量。
第一,积极引导推动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鼓励跨国企业特别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中试平台、生产基地,共同推动产业的创新合作,推动国内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引导企业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技术授权等方式因地制宜加强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同时,搭建多种平台,引导中外广大中小企业在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同时,积极融入全球大市场。比如,2004年创办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9届,参展企业超过5.6万家,达成合同意向金额超过1万亿元。
第二,多措并举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美誉度。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提高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支持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制造业企业有序竞争,提升工业品的产品质量。支持企业完善全球物流和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全球消费者的能力,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打造消费品名品方阵;加大品牌保护力度,维护中国制造品牌的形象。2024年,中国共有72家企业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其中制造业企业有25家。
第三,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研究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和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大力发展智能物流装备,推动在数据流动、商品溯源、电子签名等领域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跨境电子商务规则,拓展数字贸易的新空间。同时,我们深入落实工业领域和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对接国际碳足迹核算和碳交易的规则,引导新能源产品满足国外能源转型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贸易。
第四,努力提升企业“出海”服务水平。指导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在市场分析、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供有关国家政策法规、绿色认证、财会合规等一揽子服务。聚焦部分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能力不足,渠道信息不畅、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等问题,组织服务机构与有“出海”意向的中小企业精准对接,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为中小企业搭建平台、对接供需。截至今年11月,以线上线下方式累计在海内外举办了近700场中小企业撮合对接会,帮助9万余家中外中小企业拓展市场。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实现互利共赢。”何海林表示。
何海林表示,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有利于加强技术共享、产业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一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始终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搭建交流平台,倡导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产业合作体系。
何海林表示,目前,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实现了“清零”。在电信领域,我们稳步推进电信业对外开放,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十项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八项,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取消经营类电子商务等多项业务外资股比限制,批准2220家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电信业务。
“我们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机制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今年以来,我们先后与东盟、德国、意大利、巴西等24个国家、地区以及区域性组织开展机制性磋商交流,签署了28个涉及工业、信息通信业、中小企业等领域的合作备忘录,不断促进工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我们印发了《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管理暂行办法》,在广东、江苏、浙江等10个省份分别批复设立15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有效推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何海林表示。
从营造开放包容产业环境角度。工信部举办了中非数字合作论坛、2024年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倡导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合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要求,持续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务实开放合作。发挥政府间多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推动政策的协调和产业交流合作。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合作,为各国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来华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鼓励制造业企业深化对外投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将我国的先进技术和标准推向国际市场。同时,将继续扩大电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外资企业试点企业的管理服务,依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也将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推动数字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何海林表示。
持续加大金融支持 稳定外贸发展力度
外贸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融资成本等,金融在支持外贸稳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刘晔表示,为支持经济发展,人民银行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包括降息、降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以及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稳定发展等,这些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在金融支持稳外贸方面,人民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了若干措施。
注重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今年以来,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0.35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引导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显著下降。9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概3.5%左右,比上年同期低0.3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比如,持续加大低碳转型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设备更新、绿色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交通运输、仓储等外贸保障相关行业的低碳转型做好金融支持与服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绿色贷款余额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
持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多措并举,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今年1-9月,企业外汇套保比率27%,新增的汇率避险“首办户”超过3.2万家,中小微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持续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今年前三个季度,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8.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5%,占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重高达26.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降低了外汇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商务部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稳定外贸发展的力度,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刘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