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淘网是如何盈利的?蜜淘网模式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
海淘网站,目前两种主要的盈利模式:
1. 代购赚钱。
运费如果是每100克6RMB话,从转运合作伙伴那边可能拿到的是更低的价格。但这基本赚不到什么钱,而且目前下单如果不是自动化的,这里面的人力成本巨大。所以就是赔钱赚人气,等用户量上去了,可以通过收取服务费或者其他方式来盈利。
2. 特卖。
这个才是核心的盈利模式。货品不是从国外B2C来的,而是国内某渠道或者国外某渠道。这里的利润空间巨大,就像聚美卖化妆品。有些东西没去海关溜一圈必然便宜,分销商大批量清库存也可以拿到很低的价格。这些低于市场价的货品就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了。
海淘的最大问题在内容与需求匹配,也就是导购的部分。
海淘理想模式是贴链接自动算价格下单付款就完了,但目前物流成本比较难自动估算,所以有的解决方案是先预先收100,多退少不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匹配问题。
还有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只做爆款或者爆牌,比淘宝店拿到更低的进货渠道。比如小蜜蜂、康维他、科技新奇酷等等,这样少量的SKU降低了运营成本,对用户来说也提升了内容的匹配程度。
2012 年左右,阿里巴巴资深产品经理谢文斌嗅到跨境电商领域的机会,他认为「跨境电商
可能是电商领域最后一块蛋糕了」。于是辞职,开始创业。
2013 年 10 月,「CN 海淘」团队成立,打出正品的旗帜,开始做代购、导购平台——让海淘商家入驻,同时接入国外网上购物商场,并将运转公司、第三方支付等服务集成在后台,消费者自主完成购物环节。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创业公司
不用做的很「重」,容易开展业务。
半年后 CN 海淘网正式上线,凭借「免邮」、「促销节」等营销手段
,「CN 海淘」快速获得了海淘用户的关注,其举办的「CN 海淘奶粉节」当天奶粉销量超过 10000 罐,销售额逾百万。
「CN 海淘奶粉节
」的成功,一方面与 CN 海淘打广告、补贴、促销等营销手段相关,另一方面是海淘消费市场增长的结果。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4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显示,2014 年,我国居民个人全年「海淘」支出超过 15 亿美元。
此时,海淘用户、消费的增长直接带动跨境电商市场的增长与发展
,众多创业者涌入这个赛道。IT 桔子数据显示,2013 年至 2015 年跨境电商领域共计有 608 家企业诞生。
以运营模式区分,跨境电商企业主要以 C2C 模式、B2C 模式以及导购/代购模式为主。C2C 模式主要以海外买手为主,典型平台如淘宝全球购,洋码头等;B2C 模式主要玩家有京东、聚美,蜜芽等;选择从导购/代购模式切入的海淘网站还有洋码头、海猫季、酷海淘
等几家公司。
其中,CN 海淘可以说是代购/导购模式下较早出现的平台,除接入海外平台外的普通代购模式,它还向产业链前端延伸,与海外 B2C 电商网站合作,通过国际物流将货品运送至中国,再分发给用户。
与 CN 海外类似的是「洋码头」,但是在运营中「洋码头」做的更重——自建国际物流,解决了导购/代购平台模式中无法把控物流的「痛点」。
这种痛点也是 CN 海淘在运营中遇到的,由于缺少经验,没有选对转运公司,「CN 海淘」的第一批货在香港全部滞留。谢文斌不得不和全队前往香港处理滞留货物,最终导致 60% 的退单率。这对初创团队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谢文斌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公司的业务模式
。
2014 年「CN 海淘」开始了第一次转型,更名为「蜜淘网」,走 B2C 模式,定位为「海外品牌限时特卖网站」,每天出一款特价产品,对标唯品会和聚美优品。
很幸运的是,凭借谢文斌福建老乡蔡文胜的关系,「CN 海淘」在上线前就完成了一轮融资,并在几个月后完成了 A 轮、B 轮融资,拿到了经纬中国、晨兴资本
等机构总额约合 2.4 亿元左右的投资。
CN 海淘(后更名为蜜淘网)融资历史
但不那么幸运的是,此时转型的「蜜淘网」失去了创业初期的机遇,此时 B2C 模式的海淘电商已经有了诸多有力的竞争者诸如:阿里背景的「天猫国际」、京东的「京东海淘」、网易背景的「网易考拉」;海外巨头亚马逊也落户上海自贸区,开始与本土电商直接竞争;此外,创业公司中也已经有了:蜜芽、聚美优品
、一号店等等。
激烈的竞争下,海淘电商们挑起了「价格战」,京东、网易的考拉海购、聚美、蜜芽等等都开始降价。有媒体报道显示,2014 年海淘的主要产品之一——花王纸尿裤
,原价基本在 150 元左右,「价格战」时期各个平台的售价普遍降到了 100 元以下,降幅达 20-30% 左右,甚至有平台标出了 68 元的低价,这个价格相较于当时日本本土的售价还低了 30 元左右,可以说是在「流血」促销。
彼时已经完成三轮融资,「弹药充足」的蜜淘网也加入了价格战,同时开始疯狂的广告宣传,在地铁站铺设广告,拍摄促销节宣传片等。「烧钱」的营销很快使蜜淘网客户端激活用户接近 100 万,月交易流水
突破 1000 万元。
比达数据显示,2015 年 8 月「蜜淘网」的活跃用户数量为 17.98 万人,跻身当时海淘 APP 活跃用书排名前十的位置。
但长期的价格战拼的是实力和背景,巨头们尚可通过渠道、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提升效率降低价格战的影响,但创业公司却无法支撑起长期的价格战。蜜淘网在疯狂的「价格战」中逐渐败下阵来。
蜜淘创始人谢文斌曾向媒体表示,「蜜淘网在库存上能压一两千万的货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些大公司在保税仓库中的货就有十个亿」,「就算我再融 1 亿美金,也不可能成为巨头打价格战的对手,巨头可以通过渠道与补贴的方式把价格压到很低,但是创业公司没有办法这样长时间消耗下去。」
此时,距离「海淘」风口出现,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价格战」直接的后果就是创业公司难以为继。IT 桔子数据显示,涉及「海淘」的创业公司中,倒闭的有 42 家,大部份成立于 2014 年-2015 年,存活时间多为 2-3 年
」仅仅存活了近 8 个月的时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耗不起」的蜜淘网又一次经历了转型,2015 年 9 月,蜜淘业务全面收缩,放弃过去「大而全」的全球采购
模式,只专注于韩国商品,提出韩国免税店概念,意图做「小而美」的生意。
当时的谢文斌认为,「全世界国家品牌太多了,我们不可能全部涉及,我们精力有限,而打全球爆款我们又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所以蜜淘通过调研发现我们需要专注,而专注的结果是我们可能不会非常快,但我们很有价值,我们更全面。」
这一次的转型却没有如上一次一样给蜜淘网带来新生。蜜淘网此时面对的是更复杂的问题:内部,蜜淘网经历了部门调整与人员动荡,可谓伤了「元气」;外部,蜜淘网也正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2016 跨境电商新税法实施,跨境电商行业进入新的阶段,海外直邮、跨境保税、一般贸易
三大模式下税率有了明确的规定。
此外,选择专注于韩国市场,无疑「自断股肱」流失购买其他地区产品的用户,即便蜜淘网表示「还会保留此前全球商品的入口,给用户一个过渡、适应的机会」,但边缘化全球商品的态度对消费者来说也于事无补。
此外,2016 年左右用户对「蜜淘网」的评价也开始出现变化,由此前好评居多变为开始出现吐槽的声音。用户不仅对于蜜淘网售卖产品真假产生怀疑,对于蜜淘网运营、物流等多方面服务表示不满。
诸多问题,蜜淘网选择了「不回答」,直接「消失」。2016 年年初,蜜淘网的官方微博
和微信悄然停止更新,同年 4 月,有媒体发现蜜淘网办公室已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