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群?如何做好社群?
最近准备做一个有关社群运营的快闪群,于是我就在多个运营群问了下,有多少朋友是做社群运营的,最后发现两个现象,一是社群运营专岗非常少,一般都是其他运营岗捎带着社群的运营;二是很多运营对于社群的理解并不明确,甚至区分不开社群、微信群、社区之间的区别。
我呢,与其他朋友相比,我可能没有那种一下子裂变几十万用户社群的经验,但就存活度来说,我运营过多个活过3年以上的社群,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个人经验(注:这篇文章只讨论观点,不针对个人,杠精及恶意评论者请远离。)
一、社群到底是啥?
社群(community),广义而言是指在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它可以指实际的地理区域或是在某区域内发生的社会关系,或指存在于较抽象的、思想上的关系。
社群简单认为就是一个群,但是社群需要有一些它自己的表现形式。 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社群它要有社交关系链,不仅只是拉一个群而是基于一个点、需求和爱好将大家聚合在一起,而是要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我们认为这样的群就是社群。
除此之外,Worsley(1987)曾提出社群的广泛涵义:可被解释为地区性的社区;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关系的网络;社群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含社群精神(community spirit)或社群情感(community feeling) 。
一句话总结:一群有高度认同价值观人群的连接器,形式不限,种类不限。如果你有更好的总结,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微信群和社群的区别?
大家应该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线下活动,活动尾声的时候主持人通常会在现场面对面拉群,刚拉好的群大家会在里面抢红包、侃大山,但过不了多久,这个群就会销声匿迹,甚至你都忘了这个群的存在,这就是典型的微信群
微信群只是一群具备相同记号的人,或许曾经都想过学习吉他、或许都对画画产生对兴趣、又或许都关注过二次元,他们存在连接的前提,但是缺乏连接的过程
微信为我们提供了工具,提供连接的媒介,但大部分微信群没能成为社群是因为缺少内核,拥有高度认同的价值观和关键意见领袖规则明确的组织才能叫社群
二、一个经久不衰的社群需要有哪些条件?
1、价值观趋同
社群的内在是求同,求同的内在是价值观趋同。这种价值观的相似会有一个具体的投射,可能是一个产品(果粉、锤粉),可能是一种行为(B站二次元、小米发烧友),这些具体的投射就是连接的节点。这些节点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各种社群对人有限精力的竞争上,这些连接点本身就是社群是否形成的标志。社群的连接点是社群产生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讲,连接点是社群是否成立的根本
2、有中心化的成员分层
社群中大致有7种角色:管理者,内容输出者,活动策划执行者,支持者,跟随者,观望者,捣乱者(极少数)。
结构可以分为3部分:社群运营层,铁粉,观众。
通常管理者和内容输出者在社群中比较有话语权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键意见领袖,引导社群内交流
很多人还会把社群运营层单独拉小群,及时交流运营问题。把铁粉单独拉小群,作为辅助运营的小组,或者做成类似“VIP”的小群,重点用户,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去运营。根据社群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划分方式,粗犷点,分成内外两层结构也可以!
3、明确的规则
社群跟微信群最大的区别就是,社群是有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和管理规范。这四个组成结构做得越好,社群活得越长。组成成员:发现、号召起那些有“同好”的人抱团形成金字塔或者环形结构,最初的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巨大影响;交流平台:要有一个聚集地作为日常交流的大本营,目前常见的有QQ、微信等;加入原则:社群有了元老成员,也建好了平台,慢慢会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那么就得设置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一来保证社群质量,二来会让加入者由于加入不易而格外珍惜这个社群;管理规范:社群人越来越多,就必须要管理。所以,一要设立管理员,二要不断完善社群规则。
我见过最具体的社群就是我们小区楼下的广场舞大妈们,规则极其明确
(1)需要每天参加排练
(2)需要穿着共同的服饰
(3)加入之前需要购买统一的服饰,需要一名大妈的介绍才可入会
如果有大妈没有穿着统一的服饰和其他大妈介绍,那领头的张大妈是不会告知排练的时间、地点(附近有好几个小广场)和曲目的,当你成功加入这个神秘的组织以后,张大妈会把你邀请进大妈们的微信群,每天呢,会提前在群里发布当天要跳的曲目和具体的时间地点、还会在群中交流各种跳舞的心得
就是这么明确的规则让张大妈经营的广场舞社群日益壮大,经久不衰
4、内容输出、价值
常见的输出形式就是微信群中关键意见领袖引导主题带着大家交流,除了微信群的交流还可以在线上的图文、音频、视频,还有线下的读书会和分享会活动等。输出平台有微信、微博、知乎、喜马拉雅、优酷爱奇艺等,活动发布平台活动行等。通常社群会关联不同的自媒体进行运营,我们称之为“媒体矩阵”,但是通过运营最终还是会将用户沉淀至微博、公众号或者微信群。
5、社群运营
运营,决定了社群的寿命。不经过运营管理的社群很难有比较长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从始至终通过运营要建立如下“四感”。① 仪式感。如加入要通过申请、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惩等,以此保证社群规范。② 参与感。如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等,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③ 组织感。如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的战斗力。④ 归属感。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的凝聚力。如果一个社群通过运营这“四感”有了规范,有了质量,有了战斗力,有了凝聚力,就可能持续运营?